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申相国叔舟 其四 明 · 徐居正
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:四佳诗集补遗二、保闲斋集附录
少年叨两榜,十载共金銮。
久下陈蕃,频弹贡禹
敢忘传钵语,长抱绝弦叹。
坠尽情钟泪,空梁月色寒。
宜川刘伯明年兄赙吊晤其弟叔贞 其二 明 · 温纯
七言律诗 押寒韵
从来意气重金兰,投辖多情况二难。
乘兴不因雪夜尽,衔杯还并月华餐。
书成已贵雒阳纸,赋就应弹贡禹
伯仲总为廊庙器,吾将垂钓老江干。
李康侯屯田见寄韵二首 其二 北宋 · 范纯仁
七言律诗 押寒韵
仕途三黜信多难,名迹常忧不自完。
幸赖圣恩宽罪戾,敢辞閒地尽盘桓。
孟生坠甑何能顾,贡禹尘冠岂复弹。
俸入虽贫家世事,釜鱼前世已称丹。
吴中丞 北宋 · 彭俊民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一二四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八九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三四
某为儿时,常戏先生长老间,窃闻庆历中有古贤人曰范文正公,实乃心国家,得孟轲勇于义之道,盖三仕三逐,其节益高,终致大用,显名诸侯。
缙绅士大夫借重引誉,想望风烈,以忠义自奋,迨嘉祐治平间,以数十辈。
是时文正公没已数十年,某儿戏未喻也。
其后稍长,知读书,思昔日之言,而不及见其人,乃退而求其文,伏而读之,以考其终始大略。
盖尝与晏丞相书,论天子率百官上寿东宫事非是,非所以尊人主而抑外家,且长外族强炽之渐,晏初不平之。
文正公为小官时,已有此志。
且夫上寿,小事也,为天子礼,良不为过,且于国政似未有大利害,而必力争之,盖忠臣义士忧国爱君,深谋远虑,防微杜渐,信非鄙夫所能及此。
故三仕三逐,终致大用,天下高之。
文正公后,正直之操,或起或仆,迨今五六十年,学者汩于势利,委靡偷惰,渐成党同伐异之风,如是者又将二十年。
前年,阁下自近侍擢长柏台,乘士气彫敝之馀,朝野久不闻直声。
一朝引义指摘开封尹内侍之过,天子慨然感动,待以国士。
阁下以道义自富,韬光晦迹,不求声名,迈往之气,老而后发,故少为流俗所知。
一朝倡义,天下之聚而议者,所在成市。
某辄从傍解之曰:「公固未易测也。
意者先以忠信结上,将信而言,言而出,出而复用,而后以进退决之乎」?
其后果数月而言,又数月而出,出数月而召。
于是向之议者,皆释然曰:「公,庆历嘉祐时人也」。
某则又曰:「前日之言而出也,其责轻;
今日之召而来也,其责重」。
是何也?
前日之言未甚行而出,其出也,阁下全一身之节,高举远引,而不与国是矣,虽不言,人谁吾责者?
今日之召而来也,是天子以其言忠,是行也,不独用之,又将穷究其底蕴而后已,而天下亦以公之此来也,必能建功立业,兴利除害,援君子而排匪人,外爵禄而恶富贵,以社稷安危为任,以实前言。
少有不副焉,则人人得以议其后,故其责也重。
何者?
去年夏秋之交,中外之士召者十辈。
诏下之日,人有先到,欲留之人或逡巡不肯去,独阁下恳辞再三,自秋迄冬,阅时而后来。
阁下要先洁其去就,不枉尺直寻,欲有以深藏而重发之者,是爵禄富贵不足以留阁下,而胸中之所成就者甚大,而不轻出之也。
自拜命以来未两月,忠言嘉谟,启迪左右,所以卫社稷,安宗,排奸慝,辨忠良,某不得而知。
然观今日倚任之寄,与中外属望之重,阁下君臣之间,必能心期嘿喻,而天下之势继自今,可以逆知其将如何矣。
凡前代安危治乱之机,与当今扶危救弊之急务,阁下固已了然见于未萌,虽有高世绝俗之虑,无出于阁下所料明矣。
然而君子小人势不两立,非不可两立,而不可两用。
众君子虽用,而一小人存,犹足以胜众君子;
一小人既进,虽竭众君子之力不能胜。
西汉之衰也,其势在外戚,外戚不能独立也,寔吾儒有以助之;
东汉之衰也,其势在内侍,禁锢之祸初不至是也,寔吾党之士有以致之。
贡禹、稚圭身为儒臣,不能正言以杜其渐。
其后京兆尹言之,王氏几败,而谷永、杜钦之徒反为凤计策,既诋章罪,王氏势益牢。
其祸始于贡禹、稚圭,成于谷永、杜钦,至安昌侯而人主拱手矣。
东汉之际,匹夫抗愤,义士激昂,以陈蕃、李固之忠正而辅李膺、范滂果敢奋厉之气,静而图之,岂无可乘之隙?
张奂老于兵间,不能预备,反为人用。
某谓西汉有可救之理而无其人,东京有敢为之人而非其术。
然则众建君子以破小人之谋,而又审所以御之之术者,君子之道也。
以《易》考之,君子之于小人,在《否》则包承之,在《夬》则刚决之。
《否》之「初六」曰:「拔茅茹,以其汇,贞,吉亨」。
「六二」曰:「包承小人,吉;
大人,否亨」。
阁下顷年倾侧群枉之间,以正引类,小人初不之觉,诚得「包承」之道。
今去否而处夬之时,然夬者,五阳而决一阴。
今也君子未众,谓之否则不可,谓之夬亦不可,阁下独以台中一二君子决天下之小人,其势不绝如线,窃为阁下危之。
且自元丰以来,人物大槩五变,未尝有人出一言而正名,曰某君子儒,某小人儒
而彼所谓君子小人者,皆邪人所指名以自为计,非天下之公议也。
岂其识不明欤?
抑君子小人之势既分,而己遂无容乎?
所谓君子者,岂亦随时而变欤?
方今圣德日新,阁下以道徇身,处弹击之地,稽之二汉,万无此理。
然而君子求于国,必能明烛万全之理。
譬如良医之治病,当于安乐强健之时,而逆知其所受病之由。
今君子之道似胜矣,察其实而未之见焉,何以善其后?
以至搜求奖拔之际,未甚明辨,何也?
且所谓真君子者,果安在哉?
某,落魄贱士,窃闻伯夷之风,念天下之太平,庶人商旅尚得谤于道而议于市,而况正途方辟,言路方开。
阁下为天下之唱,鼓直气于偷惰委靡之后,人人莫不欲罄所有以承休德。
退而思之,厥今天下,非阁下谁与归者!
是以不避浮浅之议而试一鸣焉。
且以圣明天子乐善不倦之美。
伏惟阁下蕴西汉经术之富,而抗之以鲠亮;
东京名节之高,而济之以权衡。
持之既久,而发之也迟,则破天下之党论,而速用其真所谓君子者。
辨君子小人疑似未分之势,而正其始,而勿更以小人杂之,诚莫急于今日也。
文正公之出也,门生皆去,而王质独送,或人怪之,曰:「使范公它日作宰相,以直道忤时而出,质当送之海上」。
文正公无一日之旧识也,诚有所感激耳,亦以坚文正公之心。
今阁下难进易退,已有文正公之风,其将自此大用,用而不肯少屈,以始终文正公之大略,则某虽不才,愿附于之义。
伏惟加察,幸甚。
所述书天子所服第八(案此即《艺文志》儒家所载高祖《传》十三篇之一也) 西汉 · 汉高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一
大谒者臣章受诏长乐宫,曰:「令群臣议天子所服,以安治天下」。
相国臣何,御史大夫臣昌,谨与将军臣陵、太子太傅臣通等议:春夏秋冬天子所服,当法天地之数,中得人和。
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,下及兆民,能法天地、顺四时,以治国家,身亡祸殃,年寿永究,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。
臣请法之。
中谒者赵尧举春,李舜举夏、儿汤举秋,贡禹举冬(师古曰:高帝时自有一贡禹也。」四人各职一时。大谒者襄章奏。制曰「可」。)
《汉书·魏相传》:表奏引高皇帝所述书《天子所服第八》。
贺蜀帅京侍郎被召启 南宋 · 曹彦约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六二、《昌谷集》卷七
恭审晋昼升贤,坤维辍帅。
西陲震叠,尽知葛亮之规模;
北使交修,屡问莱公之踪迹。
上心简在,下诏予环。
恭惟某官行方而智圆,体胖而心广。
源流浚派,孔孟后复得其传;
《韶》《濩》正音,屈宋来无复此作。
萃人杰地灵之美,际君明臣良之朝。
名题千佛之中,颖脱群儒之外。
时难宰邑,割鸡独至于更刀;
望重入台,避马肯同于立仗。
秉节饱谙于民事,予环深结于主知。
曾表著之几何,已丝纶之沓至。
智创巧述,大匠得人;
纲举目疏,都堂有掾。
方抟扶九万,展图南之志;
而诵《诗》三百,称专对之才。
好交南北之欢,力正古今之义。
夷音不奏,竟成夹谷之勋;
赵璧复还,益信相如之勇。
伐彼可汗之口,张吾中国之军。
激百世之懦风,结两宫之隆眷。
谓忠信可行蛮貊,宜在从班;
如道德以为藩篱,暂劳制阃
鱼凫之旧壤,辍鹓鹭之周行。
《诗》《书》成元帅之谋,岳牧显词人之任。
益州刺史,多形容宣布之言;
唐草堂主人,尽收拾风骚之句。
仁勇设犍牂之险,威光干参井之明。
坐令玉垒之区,隐若金城之重。
当天子继舜禹之轨,欲致太平;
顾近臣有稷契之忠,久淹外服。
与其增次对之宠,以重其任;
孰若出少府之节,以遄其归?
有命自天,厥声载路。
巫山峻极,问去天尺五之程;
滟滪倒流,奋击水三千之势。
端揆百僚之长,与文昌八座之司。
自蜀召来,为今大用。
其则不远,成故事于昕朝;
方何为期,必初筵于嗣岁。
某职拘犴狱,心跃龙门。
拟弹贡禹之冠,辄效于公之牍。
气回嶰竹,想风云感会之期;
兴动官梅,卜鼎鼐燮调之兆。
李夫人歌 西汉 · 刘彻
《汉书》曰:夫人早卒。帝思念不已。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。乃夜张灯烛。设帷帐。陈酒肉。而令帝居帷帐。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。还幄坐而步。又不得就视。帝愈益相思悲感。为作诗。令乐府诸家弦歌之。
是邪非邪。
立而望之。
偏何姗姗其来迟(《搜神记》作偏娜娜何冉冉其来迟。《类聚》同。○《汉书》外戚传。《搜神记》二。《类聚》四十三。《文选》五十八哀永逝文注。《御览》百四十四。《乐府诗集》八十四。《诗纪》一。○集氏笔乘云。武帝李夫人歌。是邪非邪。立而望之。翩何姗姗其来迟。之与迟一韵。许顗诗话云。立而望之偏。是退之走马看来立不正之所祖也。以偏字属上。不惟与韵不叶。立而望之偏。是何语邪。○逯案。焦说是也。又《类聚》此歌引《汉书》。与今本《汉书》绝异。与《搜神记》则同。未悉所据为何本也。)
鞠歌行 明末清初 · 薛始亨
 押词韵第十一部
箫韶成,凤凰鸣,卿云糺缦宾虞庭。
春秋作,鲁麟获,仲尼反袂涕泗零。
日方旦,月已倾,冉冉老至怀修名。
萧相没,曹治行,王阳贡禹时同升。
考往古,轸来情,循躬慷慨气冲缨。
陶氏一经堂诗(并叙) 宋 · 韩驹
 押侵韵
古来儒术士,岂为胜籯金。
更求紫与青,陋哉徒苦心。
有儿如少翁,但可污儒林。
我歌劝学诗,以为邹鲁针。
吏部崔相公 唐 · 薛逢
七言律诗 押寒韵
引用典故:王生结袜
龙门曾共战惊澜,雷电浮云出浚湍。
紫府有名同羽化,碧霄无路(一作伴)却泥蟠。
公车未结王生袜,客路虚弹贡禹
今日垆锤任真宰,暂回风水不应难。
上书乞骸骨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年老贫穷,家訾不满万钱,妻子糠豆不赡,裋褐不完。
有田百三十亩,陛下过意徵臣,臣卖田百亩,以供车马。
至,拜为谏大夫,秩八百石,奉钱月九千二百。
廪食太官,又蒙赏赐四时杂缯绵絮衣服酒肉诸果物,德厚甚深。
疾病,侍医临治,赖陛下神灵,不死而活。
又拜为光禄大夫,秩二千石奉钱月万二千。
禄赐愈多,家日以益富,身日以益尊,诚非草茅愚臣所当蒙也。
伏自念终亡以报厚恩,日夜惭愧而已。
犬马之齿八十一,血气衰竭,耳目不聪明,非复能有补益,所谓素餐尸禄污朝之臣也。
自痛去家三千里,凡有一子,年十二,非有在家为臣具棺椁者也。
诚恐一旦蹎仆气竭,不复自还,污席荐于宫室,骸骨弃捐,孤魂不归。
不胜私愿,愿乞骸骨,及身生归乡里,死亡所恨(《汉书·贡禹传》)
上书言得失 其一 口钱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古民亡赋算口钱,起武帝征伐四夷,重赋于民,民产子三岁,则出口钱,故民重困,至于生子辄杀,甚可悲痛。
宜令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,年二十乃算(《汉书·贡禹传》)
上书言得失 其二 钱币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古者不以金钱为币,专意于农,故一夫不耕,必有受其饥者。
今汉家铸钱,及诸铁官,皆置吏卒徒,攻山取铜铁,一岁功十万人已上,中农食七人,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也。
凿地数百丈,销阴气之精,地臧空虚,不能含气出云,斩伐林木,亡有时禁,水旱之灾,未必不繇此也。
五铢钱起已来七十馀年,民坐盗铸钱被刑者众,富人积钱满室,犹亡厌足。
民心动摇,商贾求利,东西南北,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岁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税。
农夫父子暴露中野,不避寒暑,捽草杷土,手足胼胝,已奉谷租,又出稿税,乡部私求,不可胜供。
故民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贫民虽赐之田,犹贱卖以贾,穷则起为盗贼。
何者?
末利深而惑于钱也。
是以奸邪不可禁,其原皆起于钱也。
疾其末者绝其本,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,亡复以为币。
市井勿得贩卖,除其租铢之律,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,使百姓壹归于农,复古道便(《汉书·贡禹传》,又略见《食货志》。)
上书言得失 其三 宫卫免诸官奴婢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诸离宫及长乐宫卫,可减其大半,以宽繇役。
又诸官奴婢十万馀人,戏游亡事,税良民以给之,岁费五六钜万,宜免为庶人,禀食(《汉书·贡禹传》)
上书言得失 其四 戍卒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令代关东戍卒,乘北边亭塞候望(《汉书·贡禹传》)
上书言得失 其五 私贩卖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,家亡得私贩卖,与民争利。
犯者辄免官削爵,不得仕宦(《汉书·贡禹传》)
上书言得失 其六 赎罪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孝文皇帝时,贵廉洁,贱贪污,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,皆禁锢不得为吏,赏善罚恶,不阿亲戚,罪白者伏其诛,疑者以与民,亡赎罪之法,故令行禁止,海内大化,天下断狱四百,与刑错亡异。
武帝始临天下,尊贤用士,辟地广境数千里,自见功大威行,遂从耆欲,用度不足,乃行壹切之变,使犯法者赎罪,入谷者补吏,是以天下奢侈,官乱民贫,盗贼并起,亡命者众。
郡国恐伏其诛,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,以为右职;
奸轨不胜,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,以苛暴威服下者,使居大位。
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,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,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。
故俗皆曰:「何以孝弟为?
财多而光荣。
何以礼义为?
史书而仕宦。
何以谨慎为?
勇猛而临官」。
故黥劓而髡钳者,犹复攘臂为政于世,行虽犬彘,家富势足,目指气使,是为贤耳。
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,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,兄劝其弟,父勉其子,俗之坏败,乃至于是!
察其所以然者,皆以犯法得赎罪,求士不得真贤,相守崇财利,诛不行之所致也。
今欲兴至治,致太平,宜除赎罪之法。
相守选举不以实,及有臧者,辄行其诛,亡但免官,则争尽力为善,贵孝弟,贱贾人,进真贤,举实廉,而天下治矣。
孔子,匹夫之人耳,以乐道正身不解之故,四海之内,天下之君,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
况乎以汉地之广,陛下之德,处南面之尊,秉万乘之权,因天地之助,其于变世易俗,调和阴阳,陶冶万物,化正天下,易于决流抑队。
成康以来,几且千岁,欲为治者甚众,然而太平不复兴者,何也?
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,奢侈行而仁义废也。
陛下诚深念高祖之苦,醇法太宗之治,正己以先下,选贤以自辅,开进忠正,致诛奸臣,远放谄佞放出园陵之女,罢倡乐,绝郑声,去甲乙之帐,退伪薄之物,修节俭之化,驱天下之民皆归于农,如此不解,则三王可侔,五帝可及。
唯陛下留意省察,天下幸甚(《汉书·贡禹传》,又见《艺文类聚》五十四。)
匈奴侍子议 西汉 · 贡禹
 出处:全汉文 卷三十四
《春秋》之义,「许夷狄者,不壹而足」。
郅支单于乡化未醇,所在绝远,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(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初元四年,郅支遣使奉献,因求侍子,愿为内附。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,御史大夫贡禹博士以为。)
表奏采易阴阳明堂月令 西汉 · 魏相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九
臣相幸得备员,奉职不修,不能宣广教化。
阴阳未和,灾害未息,咎在臣等。
臣闻《易》曰:「天地以顺动,故日月不过,四时不忒;
圣王以顺动,故刑罚清而民服」。
天地变化,必繇阴阳,阴阳之分,以日为纪。
日冬夏至,则八风之序立,万物之性成,各有常职,不得相干。
东方之神太昊,乘《震》执规司春,南方之神炎帝,乘《离》执衡司夏;
西方之神少昊,乘《兑》执矩司秋;
北方之神颛顼,乘《坎》执权司冬;
中央之神黄帝,乘《坤》《艮》执绳司下土。
兹五帝所司,各有时也。
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,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。
春兴《兑》治则饥,秋兴《震》治则华,冬兴《离》治则泄,夏兴《坎》治则雹。
明王谨于尊天,慎于养人,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,节授民事。
君动静以道,奉顺阴阳,则日月光明,风雨时节,寒暑调和。
三者得叙,则灾害不生,五谷熟,丝麻遂,草木茂,鸟兽蕃,民不夭疾,衣食有馀。
若是,则君尊民说,上下亡怨,政教不违,礼让可兴。
夫风雨不时,则伤农桑;
农桑伤,则民饥寒;
饥寒在身,则亡廉耻,寇贼奸宄所繇生也。
臣愚以为阴阳者,王事之本,群生之命,自古贤圣未有不繇者也。
天子之义,必纯取法天地,而观于先圣。
高皇帝所述书《天子所服第八》曰:「大谒者臣章受诏长乐宫,曰:『令群臣议天子所服,以安治天下』。
相国臣何、御史大夫臣昌谨与将军臣陵、太子太傅臣通等议:『春夏秋冬天子所服,当法天地之数,中得人和。
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,下及兆民,能法天地,顺四时,以治国家,身亡祸殃,年寿永究,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。
臣请法之。
中谒者赵尧举春,李舜举夏,儿汤举秋,贡禹举冬,四人各职一时』。
大谒者襄章奏,制曰:『可』」。
二月施恩惠于天下,赐孝弟力田及罢军卒,祠死事者,颇非时节
御史大夫晁错时为太子家令,奏言其状。
臣相伏念陛下恩泽甚厚,然而灾气未息,窃恐诏令有未合当时者也。
愿陛下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人,各主一时,时至明言所职,以和阴阳,天下幸甚(《汉书·魏相传》:又数表采《易》阴阳及《明堂月令》奏之。)
上书请送郅支侍子至庭 西汉 · 谷吉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十五
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,今既养全其子十年,德泽甚厚,空绝而不送,近从塞还,示弃捐据改不畜,使无乡从之心。
弃前恩,立后怨,不便。
议者见前江乃始无应敌之数,知勇俱困,以致耻辱,即豫为臣忧。
臣幸得建强汉之节,承明圣之诏,宣谕厚恩,不宜敢桀。
若怀禽兽,加无道于臣,则单于长婴大罪,必遁逃远舍,不敢近边
没一使以安百姓,国之计,臣之愿也。
愿送至庭(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初元四年,郅支遣使奉献,因求侍子,愿为内附。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,贡禹匡衡以为宜送至塞而还,上书言。)